栏目:jing 查看: 5
像井底青蛙的见解。比喻偏狭的见识。
出处:《弘明集・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算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,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妾抑大猷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例子:罗国志、刘迪华《黑水魂》:“小侄只是一个边陲小吏,不免有井蛙之见,说出来恐怕要贻笑大方。
正音:“蛙”,读作“wā”,不能读作“wá”。
辨形:“蛙”,不能写作“哇”。
如井底之蛙的见解,比喻见解浅薄。见“井底之蛙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井底之蛙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,他所生活的时代,百姓饱受战火之苦,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,朝不保夕。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,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。他用了许多天马行空,富于想像力的寓言,生动贴切的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。在〈秋水〉中,庄子生动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。秋天的时候,黄河河水高涨,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。河伯对此沾沾自喜,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。但当河伯顺流东下,来到了北海,看到了一片没有边际的汪洋,比起自己居住的黄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时,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自傲感到惭愧不已。北海便对河伯说道:“没有办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之大,这是因为受到所住环境的限制;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霜,这是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;而无法跟鄙陋之人谈论真理之道,也是因为受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。人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!今日你看到了大海,才发现黄河的渺小,然而这看似没有际涯的海洋,在浩瀚无穷的天地之间,跟大仓库里的一粒米又有什么分别呢?”后来后来“井底之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
01.《弘明集・卷二・南朝宋・宗炳・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筭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?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妄抑大猷。至独陷神于天 之下,不以甚乎?”
02.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・卷二五・杂剧院本》:“予观北剧,尽有高出其上者,世人未曾遍观,逐队吠声,诧为绝唱,真井蛙之见耳。”
tunnel vi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