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bu 查看: 5
念:记住;旧:过去的;恶:恶劣的行为;指怨恨;仇怨。
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’”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胸怀宽广的人。
例子:谁叫咱们有不念旧恶的泱泱大国之风。”(俞平伯《我生的那一年》)
正音:“恶”,读作“è”,不能读作“ě”。
辨形:“旧”,不能写作“日”。
歇后语: 隔辈的仇家结姻缘 —— 不念旧恶
谜语: 曹操封张绣 (谜底:不念旧恶)
故事: 东汉末年,曹操为了大业,不计私怨,不念旧恶,受到众将的拥护。例如董卓的部将张绣背叛曹操并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,去投降刘表。三年后张绣投降曹操,曹操并没杀他,而给他封了侯。像这样的例子有魏钟、臧霸、孙观、吴敬等人。
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。语出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
子曰:「 不念旧恶,怨 希。」
[1]伯夷、叔齐:殷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,生卒年俱不详。伯夷,名允,字公信。叔齐,名致,字公达。殷亡,因耻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,于是饿死。
[2]是用:因此。
《史记・卷六一・伯夷列传》记载,伯夷、叔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,而国君打算日后让叔齐继位为王。后来当孤竹君去世后,长子伯夷为了不违背父亲的愿望,因此选择离开;然而叔齐也不愿意继承君位,同样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。兄弟二人听说西伯姬昌尊老养老,便商量著要去投奔他。只是到了周人领土时,西伯已经去世。面对西伯儿子武王进兵讨伐纣王。兄弟二人极力劝阻说:“父亲死后还没安葬,就领兵打仗,这样还能说是孝吗?况且以臣子的身分去杀害君王,这还能说是仁吗?”后来,当武王平定殷商,天下都归顺周朝时,伯夷、叔齐却对武王以臣弑君的行为不表认同,不吃周人的粮食,并且隐居在首阳山,兄弟二人最后饿死在首阳山。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过:“伯夷、叔齐都是什么样的人啊?”接著问:“后来心中有无怨悔呀?”孔子回答说:“是古代的贤人。”紧接著又回说:“他们追求仁德,最后也得到仁德,又有什么好怨悔的!”除此之外,《论语・公冶长》也收录了孔子对他们兄弟二人的评论:“伯夷、叔齐不记他人过去的过错嫌隙,所以也就不会想去报复,这是因为二人内心已没有太多的怨恨。”后来原文中的“不念旧恶”被摘出,成为一句成语,用来指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。
01.《韩诗外传》卷一○:“臣之为贼亦大矣,罪至十族,未足塞责。然君诚赦之罪,与骖乘游于国中,百姓见之,必知不念旧恶,人自安矣。”
02.《三国志・卷一・魏书・武帝纪》:“矫情任算,不念旧恶,终能总御皇机,克成洪业者,惟其明略最优也。”
03.《于少保萃忠传》第一四回:“依我愚见,莫若乘此机会,仍著他前去巡抚二省,免得留在京师,见他动气。若差他前去,众官到说公有容人之量。万岁爷又见你好,不念旧恶,愈加信任用你也。”
04.《十二楼・鹤归楼》第四回:“我当日与你成亲,全是一片愁肠,没有半毫乐趣,如今大难已脱,愁担尽丢,就是二帝还朝,料想也不念旧恶,再做吃醋撚酸的事了。”
05.《九尾龟》第一九一回:“以前小姪无知,冒犯老伯,如今老伯虽然不念旧恶,小姪自己想起来,却觉得十分赧颜。”
06.《五凤吟》第八回:“我或者借这个恶ā头,做个蜂媒蝶使,机缘或在他身上,亦未可知。权且不念旧恶,反以情义结之,使他替我传消递息,有何不妙?”
07.《世无匹》第一六回:“此皆干白虹不忘故交,不念旧恶的厚处。过了数日,干浚郊亲往尼庵,拜谢周氏与尼姑豢养之恩,将三千银子建殿塑佛,并给良田千亩,与他食以娱老。”
08.《合浦珠》第一五回:“又料主谋必是心如,惟恐究出情由,一体(体)问罪,因此拷打成招,竟把罪名独坐在憨公子身上。亦是钱生不念旧恶,待师之厚情也。”
09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九回:“我不合一时动了个小人之见,就几乎弄得你家破人亡。今日狭路相逢,我正愁你要在众人面前,大大的出我一场丑,不料你不念旧恶也罢了,又慨然赠我五两银子。”
语义不记以往的过错嫌隙。
①身为领导人,要能宽大为怀,不念旧恶。
②那两个死对头能不念旧恶而尽释前嫌,实在出人意料。
③他非但不念旧恶,而且还拉你一把,这样的好人去哪里找?
④老先生为人厚道,即使欺负过他的人,他也不念旧恶,尽力纾困。
⑤他既能坦承错误并真心悔改,我们也该不念旧恶,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forget old grievances(forgive and forget)
die frühere Feindschaft auβer Betracht lassen(jm vergangene Fehler nicht mehr nachtragen)